中新网云南新闻4月11日电 (沈婧怡)在云南中烟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制丝一车间的轰鸣声中,一抹流动的“安全蓝”格外醒目——身着蓝色工装、佩戴红色袖章的轮值安全员穿梭于生产现场。
这些来自一线岗位的“安全卫士”,每两周轮换一次,上岗前经过专职安全员的系统培训,肩负“本职工作+安全管理”的双重职责。正如车间大多数同事所言:“他们就像雷达一样,连角落里的安全隐患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!”
安全袖章给我,我把安全给大家
“文师傅,忙着故障抢修呢,安全帽待会儿再戴!”听到高处传来的喊声,机械修理工文佳迪立即亮起臂上的红袖章:“王工,为了您的安全,麻烦您把安全帽戴上。”作为机械修理区的轮值安全员,文佳迪深知高空作业的风险。经过耐心劝说,确保所有作业人员规范佩戴防护装备后才继续施工。

“戴上这个袖章,就得扛起守护安全的职责,安全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需要每个人积极参与、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。作为轮值安全员,我要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,带动身边的同事共同关注安全、参与安全,真正做到‘我能安全、我要安全、我会安全’。安全员袖章给了我,我要把安全给大家。”文佳迪说道。
做实做细工作,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
被同事们亲切称为“设备活地图”的李广,每天在不同设备间穿梭,对每个工序的操作都了如指掌。但自从成为轮值安全员后,他的目光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岗位。
“广师,轮休时间还当‘车间侦探’呢?”看到李广一直在喂料机前仔细观察,同事小谢打趣道。
李广蹲在喂料机旁解释说:“提升带发出‘咔哒咔哒’的声音,肯定有问题。”果然,经过仔细检查,他发现喂料机提升带的一颗螺丝松动了,迅速拍照记录并通过手机发送到车间的安全管理群进行反馈。这个不起眼的隐患,被他用“二十年练就的顺风耳”绝活精准捕捉。

车间丝线组长侯有元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新的目标:让叉车团队实现“零隐患”。因此,他把安全课堂搬到了作业现场——“货叉必须完全插入托盘!”“倒车必须三次回头确认!”侯有元将安全管控细化到每个动作,开展叉车安全操作学习培训,完善规范设备点检流程,甚至把安全知识编成顺口溜教给叉车工人们。在他的“较真”管理下,“我能安全、我要安全、我会安全”的理念深入人心。
安全袖章接力,共同筑牢安全防线
“你怎么能这样就走进车间?”电气修理作业区内,小张看着小李穿着不合适的鞋子问道。“是鞋子不够炫酷吗?”“你得换上防砸鞋才能去现场工作!”
每当更新电脑系统时,小沈都会反复强调设置强密码的重要性,以保障网络信息安全;随着气温升高,疲惫感增加,安全员滕师傅变得更加忙碌,不仅要开安全培训课,还要进行现场安全检查,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在高温环境中保持警觉,避免烫伤……

当一线员工从安全的“旁观者”变成“守护者”,当安全隐患在成百上千眼睛下无所遁形,当车间设备亮起了绿灯,门口显示屏上跳动着一行字——“安全守护者:全员”。这场没有终点的安全接力赛,正在每一道工序、每一个岗位、每一次交接中,续写生产现场的安全新篇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