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网|云南正文

当前位置:中新网云南频道 > 正文
吴师傅“切丝诀”的传承
来源:中新网云南 编辑:王旌亚 2025年04月09日 17:13

  中新网云南新闻4月9日电(曲九灏)在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乌兰浩特卷烟厂制丝车间,一位身着深蓝工装的老师傅吴金锁,正俯身调试设备参数。

  “小曲,这切丝机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切丝宽度,务必保证切出符合标准的烟丝。”吴师傅边操作边向青年职工传授“制丝门派”的独门绝技。

  话音刚落,只见吴师傅双手如行云流水般,有条不紊地开启了刀门。“一定要注意关紧砂轮,保证火花均匀!”吴师傅一边说着,一边熟练地调整着磨刀装置。小曲目不转睛,犹如第一次窥探到武林秘籍。他带着好奇心问道:“吴师傅,我能试一试吗?”

  吴师傅笑了笑,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:“年轻人就要敢于尝试,有我看着,你大胆操作!”在吴师傅教导下,均匀的烟丝从切丝机中迸发出来……

  渐渐地,小曲从一个对切丝机懵懂无知的新手,成长为能够独立操作的员工。像小曲一样的学徒,工作了四十余年的吴师傅培养了一批又一批。

吴金锁师傅(左)在切丝机前讲解使用方法 李东旭摄

  每一次练习切丝机,备战技能比武,吴师傅总是在旁边紧张而又欣慰地看着,时不时地纠正青年员工的错误。

  “吴师傅,您月底就要退休了,真有点舍不得您。”吴师傅的徒弟们说道。

  吴师傅看着大家,眼里满是温暖:“没啥的,我在这个岗位上干了一辈子了,现在该退隐江湖咯!你们呀,前途远大着呢,我教的这些,好好练习,争取都拿个成绩给我长长脸,把咱的一招半式传承下去!”说完,吴师傅就哈哈大笑起来。

  吴师傅即将带走他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工龄,而他与切丝机、与车间之间犹如刻入灵魂般的深厚情感,却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带走的。师带徒,传承的又岂止是那精湛的技艺,更是一代又一代制丝人拼搏奋进、精益求精精神的不朽延续。(完)

关于我们  |  About us  |  联系方式  |  法律声明  |  留言反馈
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。 刊用本网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
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[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(0106168)] [京ICP证040655号] [京公网安备:110102003042] [京ICP备05004340号-1] 总机:86-10-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156997880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