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网云南新闻4月8日电 (王宝英)在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乌兰浩特卷烟厂制丝车间维修岗位干了18年的太宝师傅,脸上总挂着憨厚的笑容。他工装口袋总是鼓鼓囊囊的,里面装着卷尺、扳手、螺丝刀,还有一本皱巴巴的小本子。

他走路不紧不慢,眼睛却像装了探测器似的,总往设备上扫瞄。“这老头眼睛毒心又细,啥问题都瞒不过他。”工友们常开玩笑地说道。
一天晚班,大伙正在加烟丝,负责拆箱的工友因用力过猛,手中的刻刀突然断了。为了不影响拆箱进度,工友只能用手去抠纸箱上粘得死死的胶带,急得工友满头大汗。
这时,太宝师傅推开烟丝加香的门,手里拿着刚焊好的小刀,大步地向工友们跑来,递过小刀,还连忙叮嘱:“还有点热,小心点儿。”
事后同事们问他咋知道工友的刀坏了,他挠挠头笑着说:“路过的时候,看到你们撕胶带撕得挺费劲的,想起前一阵子切丝机换下来的旧刀片还没舍得扔,就赶忙跑回修理间把刀片翻出来切割一下,又做个把手就给你们送来了,顺道看到的事儿,回去顺手就做了。”

3月26日,太宝师傅在梗加料工段巡检时,突然停住了脚步。
他发现挡车工正以别扭的姿势仰着头,手里的抢刀在托辊上“咔咔”地刮着烟垢。“这也太难了,平时都是这么一点一点地刮吗?”太宝师傅蹲下来,仔细观察托辊结构后,又掏出口袋里的小本子,就地画起了草图。当天晚上,车间维修间就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。
第二天,太宝师傅举着个怪模怪样的家伙来了:“试试这个!”废铁管弯成刮刀,旧角钢当连接头,拖布杆做把手,还细心地缠了防滑胶带。拿过来一试,半小时就干完了活,太宝师傅给造了个‘神器’”
没过几天,切丝工李洪斌找来了:“师傅,我们那边托辊细,您这个卡不住啊。”“早给你们备好了,那天做完后我发现车间好多地方的托辊都很难清理污垢,我排查了一下大概有560多个大小、长短不同的托辊。我顺手又多做了几种,你们用起来也称手。”太宝师傅从工具柜底层摸出个小一号的工具递给了李洪斌,“回去试试,这个应该没问题”。

太宝师傅的工具柜,那就是个“百宝箱”,里面堆满了生锈的铁片、磨秃的刀片、长短不一的钢管……“这些可都是好东西。”车间的废旧材料到了他手里,不是变成修设备的垫片,就是改成顺手的小工具。
在车间,到处都能看见太宝师傅做的小工具,大家有什么问题、有什么想法,也都愿意和他沟通。
他常常咧嘴一笑,说道:“顺道顺手的事儿。”可工友们心里清楚,要是少了这些“顺手”的小发明,干活哪能这么顺当。(完)